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机械化领域)

    2016-11-30 22:50:22           浏览数:0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村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机械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农村发展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农业机械化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课程学习应根据本领域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农业机械化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报告、答辩等。

六、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若导师参加答辩会议,则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全日制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名称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教师

英语

32

2

1

外国语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郭德明 隋成竹

自然辩证法

20

1

1

杨同毅 教授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32

2

1

姜学海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1

兰澄世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32

2

1

艺术与传媒学院

农业机械化推广案例

32

2

1

史岩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进展

32

2

1

尚书旗、龚丽农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1

胡彩旗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1

周建强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2

2

1

连政国

科学研究方法

32

2

1

胡彩旗

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32

2

1

王延耀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周建强

高等农业机械学

32

2

1

王延耀

培养计划

导师、学院组织实施

实践研究(6学分)

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

同等学历、跨专业补修课

农业机械学

不计

学分

随本学院本科生听课,考试后教师书面提交成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